從小立志,滿懷雄心,就要敢于做“夢”。
為什么說要敢于做“夢”呢?可以說,任何的追求、成就都是從做“夢”開始。一個人連夢都不敢做,何談成功?
讀小學五年級的時候,我就喜歡看連環畫、看小說。看得多了,自然就影響到我的思想。也就是說,我的作家夢就是那個時候形成的。
做“夢”嘛,肯定有人挖苦、有人諷刺,也有人阻撓。記得我在一所村小學教書的時候,有一天,我在辦公室看報紙,有位老師一把將我手中的報紙奪去,冷冷地說:“這么大一張報紙,怎么凈登別人的文章,你寫的都沉到大海里去了?”上世紀八十年代,發稿都是郵寄。晚上寫好了稿,要騎自行車到集鎮郵政所寄。我抓住中午休息時間寄稿,可還是有人說我經常跑集鎮是不務正業。近幾年,有人眼紅我賺多了稿費,想盡辦法打壓、使絆。這些人的想法只有一個,別讓你夢想成真。
敢于做“夢”只是前提,善于圓“夢”才有結果。
“夢”,它畢竟是個虛幻的東西,僅僅沉溺于“夢”中,或者今天一個這樣的“夢”,明天又一個那樣的“夢”,“夢”就成了胡思亂想,真成了白日夢。因此,要使夢想成真,就要善于圓“夢”。
怎么圓“夢”呢?
努力是第一位的。俗話說,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。愛因斯坦說過:成功是99%的汗水加上1%的天才。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欲成大事者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。天上不會掉餡餅,我們只有扎扎實實,下苦功,下狠勁,才能用今天的努力去換取明天的成功。有些人,學生時期,上課打瞌睡,作業不完成,成績不及格;務工上班,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,有的甚至鐘都撞不好,偷奸耍滑,豈能將夢想變成現實?
選擇是很重要的。我認為,所謂的天才,其實就是特長。所以,我們追求夢想,應該有所選擇。一個人有哪方面的特長,就會對哪方面產生興趣。比如:有的人出口成章,他當干部或做律師就會比較成功;有的人個子高、腿長、愛運動,他去當個運動員成績應該會不錯。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。”這就是說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,就會主動去求知,去探索,去實踐,并在求知、探索、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。也就是說,要根據個人的興趣、愛好來選擇。
我從小愛好寫作,還特別喜歡寫評論,我選擇當個“評論家”,還真當得不錯。到現在,已在各類媒體發表評論、新聞作品1200多篇,成為省內外知名評論人。
用心是最關鍵的。機遇總是光顧有準備的人。用心,就是為你的夢想做準備。像我,只是個師范畢業生。畢業后,利用業余時間,我相繼自修了漢語言文學,自學考試馬列主義理論專業、廣播電視大學新聞專業等課程。除此之外,我每天堅持看6種以上的報紙。另外,我還有一個習慣,平時看到一些生動感人的故事及時記下來,領導在布置工作時的一些經典語句,群眾說的一些順口溜等都記住;有時,晚上想到一個什么主題,我都要翻身起床記下來。這樣,日積月累,知識就能豐富,寫東西就能得心應手。
當然,我今天所說的敢于做“夢”也好,善于圓“夢”也罷,并不是鼓動大家都要去當科學家、大官、名人、老板。我說的“夢”,可以是轟轟烈烈、名揚世界,也可以是普普通通、默默無聞。當大官、名人、老板的人是精英,這是一種實現夢想的方式。同樣,當好一名工人、老師、農民,每年能掙錢把家人養活的各行各業的人也不是孬種,也該受人尊敬,他們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才干,實現夢想。只要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拼搏實現人生價值的人,他們都應該獲得生存的尊嚴、生活的樂趣,他們比那些游手好閑,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混日子過的人要偉大,他們的人生都很精彩,他們沒有忘記“勞動創造世界”的格言。
青年朋友們,把夢想變成理想,變成追求,瞄準目標,努力拼搏,用心投入,無論偉大還是平凡,我們的夢想就一定能實現!(徐新林) |